宁静原创散文诗
作者简介:
许志霞,笔名:宁静,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民盟西城中学支部组织委员,《西城盟讯》编辑部编辑,华语作家网签约作家,《北京日报》《北京晨报》《永利402com官网》《首都艺术家》专栏撰稿人,著有个人散文集《宁静之约》,原创诗歌在《央视频》朗诵播出。
长河的故事
听父亲说,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到动物园后身儿的那条河边去溜达、游玩,这条河就像爸爸的母亲河,伴着他长大!
我长大后,也渐渐不知不觉地喜欢到这条河边走走,才知道这条河现在的名字叫“长河”,热爱老北京和新北京的我,情不自禁地翻阅查找起这条河的历史渊源来……
长河起源自西山山麓,通过昆明湖至海淀麦庄桥,折向东南,至西直门高粱闸并自此汇入德胜门水关,进入积水潭,全长30余里。北京长河在历史上曾为历代北京城护城河的引水渠,辽代称其为“高梁河”,金代称“皂河”,元代称“金水河”,明代称“玉河”,清代始称“长河”。
这条逶迤东流的长河,是明清时期皇都北京城内唯一的御用河道。当时皇家的帝后王妃,赴西郊各行宫御苑,若乘舟行船,都必须通过这条著名的河道。长河自乾隆清挖、拓宽和整理之后,也成为了一条可以灌溉普通农田的河道。乾隆为此还曾赋诗一首:
长河雨后波增涨,
趁爽平明好进船。
柳岸忽闻嫩簧响,
始知复育化成蝉。
从西直门外登船处倚虹堂起,到颐和园绣绮桥正南泄水闸止,每隔两丈种植两棵水杨,水杨之间,夹种一株山桃;从昆明湖西堤南端到玉泉山静明园东宫门外,每隔两丈种植两棵垂柳,中间夹种一株山桃。经过治理后的长河,绵延二十余里,每到阳春,红绿相间,柳暗花明,景色绝佳。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慈禧在京城内度过浴佛节后,便乘船到颐和园避暑,都会从倚虹堂踏上龙舟,沿长河西驶。
一次,我春游颐和园出了南如意门,也体验了一把在御河上乘御船回家的惬意——这一路上杨柳茵茵,桃花夹岸,清波漾漾,春光旖旎,凉爽宜人,美不胜收……
除了欣赏和陶醉之外,我更想说的是珍惜和感恩,保护我们珍贵的文化景观,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水系,感恩为维护和治理做出贡献的建设者们……希望这条百年长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我们把什么留给孩子?
有人说:我把财产留给孩子。有人说:我把房产留给孩子。还有人说:我把手艺传给孩子。这些固然重要,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创业时艰辛,我们必须拼搏,也懂得珍惜。而下一代得到这些却是伸手可及,理所当然,又怎么可能知道它的价值呢?
又有人会说:那我把苦难与拮据带给他,就告诉他我没有什么,都靠你自己!可当今的时代,又不同于几十年前,仅靠标榜自己的苦与穷,恐怕会让人觉得做作和矫情。
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是:进取的精神,合理的规划,从容的心态,会美的心灵。
进取的精神。可以多给孩子讲一讲自己或是自己的长辈是如何通过艰苦奋斗、锲而不舍打拼而来的现在的一切;也可以多阅读以励志为主题的人物传记,让孩子感受到这些我敬仰的大人物也都是经历过波折与磨难,甚至出生入死,跌宕沉浮,才最终见到了光明;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独立学习、独立处事、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我们只做适时的点拨与鼓励,让孩子充分体验到顽强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会让我变得强大,会让我成为一个更有尊严的人!
合理的规划与从容的心态。这两个放在一起讲,想说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谋事在人”,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想要达到的目标,有短期的目标,也有长期的目标,为了离自己的目标更近,我们需要有所规划。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规划的是什么呢?比如: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和大人一起规划旅游的行程,规划自己的零用钱,自己攒钱买一件想要的必需品……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每到考试前,我就给自己列一张周密的复习计划表,精确到哪一天几点到几点复习哪一门课程,复习其中的第几章到第几章,然后把它贴在自己的书桌前,完成一项打一个钩。同学们总是很诧异地过来问我:你为什么考试前不拿出书本来复习,还总能考那么好?我只是淡淡一笑。直到大学乃至工作后,我仍然保持着规划一天、规划阶段、甚至长期规划的习惯,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我们还常说一句俗语,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也就是我想说的“成事在天”。并不是我们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我们用心对这个人好了,这个人也会用同样的好来回报我。我们努力了,我们对他好了,只是我们主观的作为和意愿,就像我们把一颗石子投到水中,荡起的涟漪朝那个方向、是大是小、是什么形状,不仅仅由石子的大小和我们投石子的力度与角度来决定,还由水的深浅,地势的特征,当时的风向等等客观因素决定,这些就不是我们能决定得了的了。
因此,身体力行,自己先保持一颗平常心,尽我之所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练就内功,存好心态,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样的从容与淡泊自然悄无声息地传递给孩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教孩子定好这颗心!
会美的心灵。美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色彩、芬芳、音乐、舞蹈、微笑、拥抱……我们不仅忙着赶路,还可以抬头望望那朵朵绵软灵动的白云,闻闻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不由得神清气爽,赶路的脚步也变得轻松了;劳累了一天,泡一壶清茶,感受它飘渺的热气,品尝它醇香的回甘,以最淳朴的草木净化我们的疲惫和忧愁;爱身边最亲的人,爱珍视我们的朋友,给他们以最美的微笑,最亲切的问候,最贴心的关怀,最暖心的拥抱……让美洋溢在我们的心头,它能使我们身心愉悦,它能为我们熔化苦痛,它甚至能返老还童,能给我们带来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前不久我在喜马拉雅里听陈果老师的哲学课,其中的这句话很契合今天的话题,与大家分享: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
这四个方面,我想是可以留给孩子的,综合来说,就像我们做一件文艺作品:进取的精神是中心,是内核;合理的规划是结构,是进度;会美的心灵是旋律,是格调;从容的心态是气度,是格局!
永不褪色的金
午后的阳光好美,站在阳台上,向西望去,金色的暖阳洒在高耸的楼宇上,金碧辉煌,让我联想到了金字塔的颜色,神秘而高贵;金色的暖阳洒在了旗杆上,光亮的旗杆熠熠放光,鲜红的五星红旗被烘托得光芒绽放,更显威武庄严;金色的暖阳洒在远方的西山上,山峦的轮廓在镶着金边的淡蓝色天空的映衬下那么清晰,那么柔美,甚至有些妩媚……
我伫立在窗前,被这午后的暖阳温暖着,爱抚着,陶醉着,包容着,仿佛自己的身上也镀上了一层金色,被这暖阳融化了……
时间在凝固中一点点走着,直到这金色偏西,变淡,变短,直到我身上的金色渐渐褪去,我才慢慢回过神来,进而回到房间里,想把这醉人的时光记录下来,变为永恒……
今日的金色西去了,明天还会来;身上的金色褪去了,明天又着上;心中的金则更久长,只要相信,只要善良,只要有爱,金永远都不会褪色,它会带给我们的世界最美的风景,最真的信仰!
角楼的歌
角楼,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
鉴证着北京城几百年的跌宕沉浮,
我们,像一个个被她抚育过的孩子,
崇敬地仰望着她的不朽雄姿,
静静地聆听着她的珍贵传说。
角楼,又像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丽新娘,
披上了金丝红线织成的锦绣婚纱,
梳理着光亮绵柔的青丝长发,
俯瞰着新北京的绚丽图景,
绽开了欣喜动人的容光娇色。
站在角楼下,
我拿起相机记录下她的每一抹容妆,
或明或暗,或晴或阴,
或近或远,或秋或冬,
无论何种姿态都令人震撼,动人心魄!
角楼,
将永远矗立在帝都的中央,
执着地恪守着神圣的天职,
忠诚地守护着子孙万代,
永远唱起那首浩瀚辽远的歌!
颐和之恋
颐和夕景弘历戒,
自古贤贵垂爱佳。
从小随父园中历,
文史山水眷深沉。
今晚兴起西山顾,
碧波垂柳柔粉霞。
高阁俯瞰清漪影,
十七孔前醉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