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枝条的几个天然规律:
画梅,从何动手,是初学者遇到的第一个题目。了解生长规律,理解形态结构,掌握基本造型规律,是首要的一环。画梅枝起手是第一步,和书法笔顺一样,哪笔先哪笔后,都有讲究,同时要了解,梅花枝条的基本单位组合,即从一笔到五笔、六笔,构成枝条的基本造型。
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代画家辛劳探索、概括总结,渐渐形成了梅枝的造型规律,借鉴笔墨的形态,如“女”“之”“丫”“丛”“S” 形等,作为梅枝的基本造型单位,从而方便了初学者入门和掌握技法的进程。
梅枝在大天然中生发,无拘无束,嫩枝昂首向上,老枝伸向四方,圆浑挺劲,不仅心旷神怡,更有充沛的力量之感,故称梅枝为“铁骨”。因此,画梅时着力表现空间感、力度感,是一幅上乘之作的必备要素。
作为文字技巧训练的梅花,枝干画好了,有了主心骨,也就奠定了画面的大局。出枝要伸向四方,不仅有上下左右,更要区分前后远近。初学出枝,枝条向上下和左右伸展比较容易,而表现前后远近则较难,其方当如图,2、3两笔为纵横交叉关系,2在前,3在后,3笔中心断开,形成了视觉空间感,便产生了前后远近的结果。
也可以2笔中心断开,3笔贯连,则成3在前,2在后的结果。
梅枝有粗细、曲直,可分主枝、旁枝、细枝。主枝干多弯曲勉强,旁枝较细,一样平常在主枝干弯曲处发旁枝。主枝干的弯曲不要一样平常长,要在弯曲的长短和伸展姿态上求转变。 主枝干较粗,旁枝较细。旁枝上再发小枝,要比旁枝更细些,其细枝数量中适当多些,以形成画面疏密结果。
梅花的出枝方法:
梅枝起手式,是演习梅枝造型的开始。作画前必须胸有定见,要“胸中有数”。可用木炭条、铅笔或手指打一下稿,然后下笔。也可用旧报纸,以深墨线条安排好大体布局,然后将宣纸蒙在上面挥写。开始画梅枝要笔笔都有交代,如同写楷书一样,谙练后要画得松一些,象写行书或草书那样,用笔要天真,中锋、侧锋都用,贵在生动、天然.。
画梅枝,一样平常都用较深的墨色,以显其铁骨精神,初演习时,笔头
梅花枝形解析:
古有“无女不成梅”之说。这是历代画家画梅的经验之谈,也是画家深入观察的效果,在赓续的实践中,排除了平行、对称等绘画上不美的东西,如“十、井”字形造型,而找到了在线条排列上有长短、纵横转变的“女”字形,既吻合梅枝生长规律,也合乎线条排列的情势美。所以这是特别很是科学的,后来赓续发展、充实,找到了更多的造型形象于笔墨归纳,直至外国笔墨,如“S、Y”形等。这对初学者入门,是十分有益的。但要切实体会,天真运用并非易事。因此,理解枝形造型规律,掌握好详细运用时的分寸,是十分紧张的。 枝形规律,现实上是梅枝生长结构特性和线条组合情势美的一种完善同一。线条自己有长短、粗细、曲直、刚柔、光毛、疏密、浓淡、干湿等转变,再结合梅枝形态的转变,就能使画面产生很有节奏感的总体结果。
在详细着笔时,并非一张画上都要同时出现所有的形态,或只出现某种形态。而要看详细必要,如大构图和小构图,画全树和画折枝,在枝干的造型要求,数量多少和疏密程度都不雷同,因此作画时要天真运用规律,切忌机械生硬。一样平常是“女”、“丫”字形较多,不论是主枝、旁枝、细枝,都以上下左右不同角度的“女”形出枝为多见。在枝梢则以“丫”形为多。画嫩枝时,分叉还不太长,未形成穿插交错的透视结果,也以“丫”字形为多。“S”、“之”字形,在一幅画上的不宜过多。“丛”形枝现实上是两个“丫”形的并列,画时不要过于平行等长,应一长一短才有转变。“之”字形一样平常多在枝干的右侧出现,这是笔顺之缘故,向左则成“S”形。
梅花枝干姿态各异,有上发、下垂、横倚和回折等。出枝用笔走势和书法笔顺一样,一样平常以顺手为原则,可以自下而上,也可以自上而下,可以自左至右,也可以自右而左。应随枝干走势而定。行笔有顺有逆,用笔有中、侧锋之别。画小枝以中锋为主,画较粗枝条,则中侧锋互相转换,应势而定,不可拘泥。
出枝应避免的瑕玷:
初学者画梅,对出枝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不谙练,容易产生姿式和文字上的很多毛病,如枝条只向上下延长,而无前后交错;两枝齐优等长、平行等距、对称;三枝交集一点;“干”、“井”字相交;小枝粗而老枝细;枝干星散。在用笔上,起笔不藏锋,梢头收笔露虚实等,上述各种画法,看上去不美,也不吻合梅树的生长规律,都应避免。
文字技巧的发挥运用,是产生画面艺术结果的紧张手段。画梅要体现梅枝的铁骨气质,用笔应列首位。对线条总的要求是雄浑苍老,遒劲有力。切忌光洁平实和软弱无力。运笔时不宜握得太紧,笔在手中辗转反侧,抑扬顿挫,极尽其转变,这是用笔的基本要求。初学时,可选用硬毫(狼毫、石獾描笔或斗笔)、兼毫(白云笔)这几种笔弹性较好,易于掌握。待技法谙练些,也可用羊毫。画枝时,以中锋为主,无论上左右行笔方向怎样转变,起笔都要藏锋,画枝条粗的一头,要钉头挫出,使其着根有力。收笔时要回锋,不可轻轻漂出,露出虚尖。行笔要妥当,着力于气势,既不拘泥,又不潦草从事,行笔要按梅枝结构,做到有快慢、顿挫、迁移转变之转变。
开始画枝干,蘸墨时笔头水分不宜过多。笔头分笔尖,笔腹,笔根三部分。用墨时,先将整个笔头调蘸淡墨,然后在调色碟子边上括上去一些水分,再蘸少量较深的墨,使笔腹含少量较深的墨,最后以笔锋端少量深墨(或焦墨)。如许整个笔头已是焦、浓、淡或是浓、淡、清三种墨色,然后落笔,画出的梅枝就能产生干湿浓淡的转变,比较生动。
图13是两组上发枝的重叠,一前一后,一高一矮,形成两个条理,其枝梢大体上都是向左上方伸展,这是“雷同方向重叠式”。
梅花骨干画法:
梅花骨干是指老干、粗干(梗)部分。古梅的老干,龙蟠凤舞,苔藓滋蔓。有的树桩疙疙瘩瘩,枝梗也是稀稀少疏的。因此画老干时要双勾偏锋着笔,墨色以淡、枯、渴为宜,并画出飞白的文字情味,再用淡墨皴染,最后用浓墨点苔藓,以浓破淡,枯湿相间,求其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遒劲的精神。 体现老干的基本方法有勾勒法;没骨法;勾皴结正当等。
勾勒法:
1、用较大的笔,先用清水调墨,使笔尖、笔腹、笔根都含淡墨(宜稍干),再以笔尖蘸浓墨,然后在盘子里稍加调整,使浓淡墨浑然结合。落笔时以侧锋为主,要胸中有数,勇敢沉着,运笔要妥当,有快慢、顿挫、迁移转变。干湿浓淡依结构随之转变,一笔“写出”老干的雄健之气。在骨干和梗枝结合部,用笔要由侧锋渐转中锋。反之,则由中锋渐转侧锋。交替转换笔锋,方能天然生动。
2、骨干画出后,要在未干时点苔,同时作适当的线面调整,某些部分过于流滑,可在将干未干时稍加皴擦,以增长质感和条理。 调墨,是画好没骨画的基础。梅花骨干浓淡干湿的转变,全凭笔头蘸墨时浓度转变和含水量的多少来决定。整个笔头只蘸淡墨画出来天然是平淡无奇。笔尖、笔腹、笔根蘸墨浓度有别,含水量不同,才能画出生动多变的结果。所以,在以没骨法画骨干前,必须懂得合理调墨,也要学会水份的掌握。
画老干细致点
3、用上述蘸墨法,使笔尖、笔腹、笔根含有浓淡不同的墨色,在两条轮廓线之间,渐渐皴擦出悉数老干。皴擦时,用侧锋横扫,行笔略快,并转动笔杆,使其产生干湿浓淡的转变。明暗向背要根据不同形态天真掌握,不可拘泥。
4、用浓墨点苔,苔点大小、聚散应有转变,不可大小一样平常,间距相称。
以上四步趁热打铁,都在前墨未干时画下一步,使其浑然一体。
勾皴结正当:
作为勾勒法的延长,可以边勾边皴,产生线面结合的结果。其画法重要依据老干的姿态,阳面以线为主,暗面以面为主,切忌不加思索随意涂刷,暗面上的文字不可过实过死,要适当留些飞白,和阳面的线条能天然涵接过渡。也可在墨将干未干时,加染淡墨,以充实完美。
以上两种方法画出的老干,一样平常可以不着色。假如要着色,可用花青、赭石、或花青加少许赭石,在墨色干后着以特别很是淡的色。
作为勾勒法的延长,可以边勾边皴,产生线面结合的结果。其画法重要依据老干的姿态,阳面以线为主,暗面以面为主,切忌不加思索随意涂刷,暗面上的文字不可过实过死,要适当留些飞白,和阳面的线条能天然涵接过渡。也可在墨将干未干时,加染淡墨,以充实完美。 以上两种方法画出的老干,一样平常可以不着色。假如要着色,可用花青、赭石、或花青加少许赭石,在墨色干后着以特别很是淡的色。
梅花花朵画法:
梅花有正、侧、偃、仰、背等朝向,有盛开的、初放的、含蕊的、花蕾、开残的,并有单瓣、复瓣两莳花式。满意画,一样平常画单瓣为多。梅花为五瓣,花瓣呈圆形。开残的可画四瓣、三瓣、二瓣。花的色彩有红、粉红、白、黄等。也有白色略带粉绿的,但不多见。花朵的体现方法,常用的有三种:圈花法(又称勾勒法);点花法(又称没骨法);圈点结正当。
画圈梅顺序:先勾瓣、后花心,再剔花须、点蕊头,最后点花蒂。
正面花画法:正面花为五个近似圆形的花瓣构成,大小基原形等。先画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两瓣,一笔勾成一个花瓣,也可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初学时,要画得认真规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纰漏潦草,谙练之后,文字自若,圈勾天然圆转,生动天真。五个瓣组成的一朵花,大体上是一个较为规矩的圆形。用淡墨勾圈时,线条可稍粗些,水份较饱和,圈出花朵有润泽感。也有效深墨圈花的,但线条要略细而发毛(中锋运笔时略带偏锋)。花朵的大小,最好与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画小,不可因画纸小而缩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时切忌内外皆实,五瓣星散、花瓣过尖过长、无中间等。
花心的处理,不能一朵一朵地个别进行,需在一张画的花朵悉数圈点完成后,再同一画花心。梅花花形较小,花心部分可作适当夸张,正面花心,可在五个花瓣中心画一小圆圈,花心须成辐射状,用硬毫中锋剔须,线条要挺劲粗实,“健似虎须”,要长短相间,齐而不乱。切忌剔使用弯曲无力,过于纤细。
花心、剔须、点蕊头,无论是勾勒法照旧没骨法,皆需用浓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强烈光显,富有神彩。
半侧的花:五个花瓣的形态有区别。前面两瓣呈扁圆,后面的两三个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画全。详细着笔时,先画前面两个扁圆瓣,再添加另外的三个瓣,这三个瓣十分机动,富于转变,可体现半侧花的透视程度。花心部分必须随透视转变而转变。即半侧时,花心小圆圈也应该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须只呈半圆辐射。半侧花见其花托,花托呈“丁”点,一样平常“丁”加二点,但要视花形而定。花托点在瓣与瓣中心。
全侧的花:一样平常画三瓣即可,中心较大,两侧较小,露出一部分花须、蕊头。因透视角度不同,有些全侧花可不点须蕊。 花蕾:呈圆形,比花朵小,有的紧包未开,画成圆圈即可。初绽的,两三个圆弧交叠便成。先画枝,后画蕾,蕾多生在枝梢。画蕾,用浓墨点托,显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长在枝干后边,只见花萼,不见花心和须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状,称为花萼,共五片,有红、暗红和绿色之分,在花与枝的联接处,以浓墨点垛而成,点一点或五点。侧面多见两三片萼,用笔随意一些,墨点要稍浓重,不宜太细,也不必拘泥于严酷的组织结构,力求总体视觉恬逸即可。
梅花花朵的分布:
花朵除正侧偃仰背等朝向的不同外,在入画时分布的位置很紧张,应有疏密聚散的转变,切忌图案似的散点式分布。一样平常在画三朵花时,两朵紧靠,一朵稍离,形成疏密有变之不等边三角形排列。当画很多花时,最密集的部分是画面的重要位置,是一幅画的重心所在。花的总体布局要和枝干的疏密和谐,做到“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即画面重心部分的花朵要茂密纷繁,其他部分则要稀少透气。画面重要部分应以正面盛开的花为主,其他部分,侧、背、蕾等可略多画些。枝梢尖端不开花,一根枝条中,下部宜密。上部宜疏,以蕾或半开的花为多。
梅花画法点苔要领:
着笔点垛时,以中锋垂直点下,如高山坠石。洒点时则握笔略侧,水份要足些,使洒落点子有渗化结果。无论点垛、洒落,都要疏密错落、大小相间、浓淡得宜,水份饱和。切忌排列划一,大小一样,左右对称,枯涩无味。
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细致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要根据构图必要天真运用。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错、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细致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体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画好重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如许交替进行,渐渐完美,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第三步,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用较秃的笔,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每每通过点心才能体现出来。
第四步是点苔,收拾整顿。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再回过头看看总体结果,不足之处再作充实调整。最后在适当的部位题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点梅的画法:
点梅,就是用笔蘸墨或色,直接点出花瓣的结构、形态。故称没骨画法。 点墨梅,是用淡墨点梅花。方法是用拙笔先蘸淡墨,再蘸适量较深的墨,然后按花的正侧偃仰背,以中锋垂直点下。花朵分布有疏有密,点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使之有立体感。花心、花须、蕊头、花蒂,要用浓墨在花瓣将干未干时勾点。最后,在枝条上加苔点。
点绿梅,画法和点墨梅大致雷同。 用湿笔蘸白粉,笔尖蘸绿,即可点出娇嫩的绿梅。心、须、蕊,蒂等用浓墨勾点。
点红梅,可用朱砂、朱磦、曙红、胭脂等色。用拙笔先调蘸朱砂或朱磦,(含色稍饱和些)再用笔尖蘸胭脂,按花朵姿态和疏密点出,即成红梅。朱砂颜色热烈而沉着,点出的红梅高雅含蓄。朱磦则火红明快,点出的红梅生机盎然,色调热烈。作画时可依不同需求和悬挂场合,采用不同色调
第一步,以较深的墨色,画出第一条理的干和枝。先用侧锋入笔画出弯曲勉强的主枝干,留出空白,以便前后枝交错。再以中锋起笔,用藏锋自上而下发旁枝,留出空白填花。细致画面重心和枝条疏密穿插。
第二步,用较淡的墨色,以侧锋入笔,画出第二条理。行笔至上端时,笔锋由侧锋转成中锋发旁枝和细枝。细致断开留白和构图,不宜将上发枝画在画面正中。同时要控制好题款加印章的位置。
第三步,用朱砂或朱磦点花朵。疏密聚散要和枝干和谐,画面重心部分花点密些,其他部分稀少些。密集处以正面花朵为主,枝梢上端以蕾、半开为主。形成第一条理。
第四步,用淡墨勾圈第二条理的花朵。分外要处理好红梅间隙的圈花,不要怕重叠,而要将圈花挤进红梅的某些间隙,从而形成条理和“密不透风”的结果。但要细致整幅画的疏密关系,切不可平均对待。
第五步,勾点花心、花须、蕊、蒂等。红梅用浓墨,圈梅可用胭脂勾点花心。然后在圈花轮廓线四周或下侧,用曙红或牡丹红加水调和成浅红圈染或点染。再以更淡的水红色在花与背景空白处洒布一些色点,使画面花丛与花丛浑为一体,增长条理和气氛。但不宜平均洒布仍须细致整个画面的疏密和虚实关系。至此,已基本完成,可将画面悬挂起来审视一下,不足之处再以点垛调整填补。最后在适当位置落款盖章,画就完成了。
梅花的构图 :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的布局。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性、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文字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必然会遇到的题目。同样是一莳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文字技巧外,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紧张的。所以,文字、形体和构图是画好一幅画的重要技法要素。中国花卉或花鸟画的构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熟悉。一是处理画面的详细手法或体例,如“S”形构图,半环形构图,纵横交叉构图等。二是掌握画面布局中美的法则,如主辅、虚实、疏密、聚散、藏露、开合、呼应等。初学画梅,掌握几种详细的构图情势是需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构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天真运用,才能千变万化,得心应手,现分别简述之。
主辅:或称“主次”、“宾主”、“主客”等,一幅画有主体,有陪衬。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间。布局时力求主体的位置凸起、夺目,其他作为陪衬,位置应潜伏些,画行虚些。左图前面一枝梅为主,后为宾。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天然形成了光显的节奏与对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对待。 详细运用时,也有效反衬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于前面,主体置于后面。可视构图必要和体现手法而定。
虚实:一幅画,总体布局上必须有虚实对比,一样平常说来,“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或者说“有文字处为实、无文字处为虚”。这都是说明画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对比关系。在构图上常有虚实相间、虚实互用、以虚显实、以实破虚等手法。花鸟画一样平常不画背景,留出大块空白,即是“虚”,而所画之物即为“实”,或者近者为实而远者为虚,或者主为实宾为虚,都是为了画面的对比结果。“虚”能给人以“迁想妙得”之功,所谓“意到笔不到”、“意犹未尽”也正“以虚显实”的绝妙结果。切忌满纸文字,所画物象占有统统空白,画得严严实实,反而使观赏者感到闭塞,失去了遐想之余地。
图45,在构图上除两枝梅花有主辅之特别,在左上方留出大块空白,即是为了求得虚实结果。
疏密:中国画理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法则。构图时应密处密,疏处疏,疏密有致才能节奏生动,平铺
直叙,没有疏密转变则刻板平淡,观之乏味。画梅花,重要是处理好枝干、花朵、苔点等点、线、面的排列交叉
关系。上图,前面主体枝干浓而密,后面辅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画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须有聚集在一路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间要互相联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韵律,引人入胜。切忌平均分布、散点布局。
藏露、隐现:根据意境和画面艺术手法的必要,在构图时,每每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画得显眼些,某些地方则要潜伏些。一样平常是主体部分要夺目凸起,陪衬部分潜伏些。但有些构图,主体部分也要有藏露、隐现。如体现古梅老干为主的画面“老干新姿”,构图时尽管老干占有画面重要位置,但详细着笔时,必须处理好藏露隐现的关系。才能使画面产生大小粗细、浓淡前后等强烈对比和含蓄多变的艺术结果。
开合:是指画面构图的完备同一。门窗有开关,故事有始末,文章有开头结尾,画画同样有起有结。有的画使人感到没画完,这就是没有合好。如画一条龙,画龙身为“开”,点睛则为“合”,画龙不点睛,则是死龙。画梅花也如此,只圈点花瓣而不点花心,犹如画龙不点睛,
呼应:也称“睥睨”,是指画面的物象形态,色调互相和谐、呼应,相映成趣。构图上应在上下、左右、前后、主辅等各个方面去考虑,使之做到睥睨有情,气脉贯通,情景交融。切忌机械凑合、各自东西互不关联。
综上所述,既是一样平常花鸟画构图中创造情势美的紧张法则,也是画梅花时应该掌握的规律。梅花构图和其他花卉大同小异,根据梅花以体现枝干为主,构图上可归纳为“长短、粗细、多少、纵横”八个字。梅花的统统构图情势,万变不离其宗,都发自这八个字。 构图力求情势精美,转变万千,时又求得同一,“转变同一”是构图的总要求。转变与同一是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幅画无“变”则板,“变”过则乱。也就是说,画画时在文字、形体、色彩等诸方面太同一,必然呆板、单调、无生机。必须造成体现手法上的各种“矛盾”,才能产生起伏、涤荡和节奏韵律等美的东西。梅花构图,也正是运用矛盾的对立同一法则,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构图情势。 为使初学者易于掌握,现介绍几种重要的梅花构图方法,以供参考。
长短参差法:即运用梅枝的长势,以长线和短线的不同安排,形成对比。当画两枝梅花时,不论枝条向背如何,左右并列照旧前后重叠,均应一长一短、一高一矮、一主一辅、一疏一密、一浓一淡。“长”者为画面主体,“短”者辅佐。“长”者,使画面富有转变。只长无短单调孤立,只短无长则无主心骨。有长有短,则主次分明,是画梅构图基本一法。
四边出枝法:画梅花,枝干总得从画面的四边进入。四边即上下左右,每一边可在两端出枝,一张画面可有八个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画四个角上或四边正中出枝。
以上介绍的几种构图方法,只是入门的初步,在赓续的艺术实践和深入生活中,通过观察写生,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创造更多的构图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非本公众平台观点或直述,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将及时改正。
田丽,字文君,号兰奇,斋号紫云,1966年出生,祖籍河南平顶山,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协会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