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永利402com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永利402com官网
当前位置:评论 >> 展览评论 >> 浏览文章
一画寰宇宽——贺邓惠伯老师从艺六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9日    浏览:

    邓惠伯是我的老师。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东方美术史的课程,记忆最深的是他讲佛塔的制式,照片许多,我们在下面看得昏昏沉沉,老师随口说来,如数家珍,我当时就在想,难道这么多地方他都去过。后来和老师熟了,经常聊天,才发现我的猜想竟然是真的,老师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日本待的时间最长,东南亚也都走过,更多次去了欧洲、美国、北非也都去了许多地方。读书的那段时间,总是觉得老师是很神秘的,由于那个时候我们都是穷门生,想着老师国内国外来往返回,那么令人倾慕。第一次知道老师画画也是在十几年前,那个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同窗去看望他家,看到桌上竟然有宣纸毛笔,问了才知道,老师的画在日本大受迎接,文字应酬是赓续的。大学卒业以后,和老师虽有联系,却总是很难晤面。北京不亲切的地方正在于此,同伙们假如不是下定决心要晤面,总是会一拖再拖,一两个小时的路程隔绝了许多风趣的交谈。老师自上学时就待我很好,这次举办从艺六十周年展览,嘱我行文,我受宠若惊,但更觉当仁不让。


    邓惠伯老师艺术生涯的发展几乎是和共和国同龄的。老师1938年10月1日出生于四川绵阳市,他的生日正值国庆节。川地美好河山给予老师美的滋养,从十几岁的时候老师就开始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奇的。人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时代,老师早期作品以木板油印为主,题材多为体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今日长征路》层峦叠嶂的山陵既表现了老师研习古代山水画的心得领会,又可以看出西方绘画的影响,在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号召下,老师赓续做出小我探索,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前景中高楼大厦林立,烟尘滔滔,塔吊忙碌,一派新兴气象。老师年轻的心被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所鼓舞,刻刀下贱泻出时代的激情。五十年代末,老师进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卒业后分配到重庆市涪陵区工作。繁重的工作之余,老师仍然笔耕不辍,七十年代中后期,老师的爱好转到人物画,以当时最流行的体例体现劳动人民。1973年,邓惠伯老师在重庆期间接连创作了《纺织女工》、《小哨兵》等作品。这临时期的作品显明受到建国以来流行写实主义的影响,水墨笔法和西方明暗画法的结合构成了光显时代特性的作品,《纺织女工》身后“工业学大庆”的标语更强调了这一特性。虽然居留重庆期间,老师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求索之路仍在延长。七十年代末,邓老师考入中间美术学院,成为研究生班的一名门生,眼界的坦荡和骨子里的反叛使他敏捷抛弃了曩昔已经谙练掌握的画法,在美术史研究之余,他敏捷投入到一种全新的风格。改革开放时代,西方艺术界的新新闻赓续传来,这是一个激情澎拜的年代,每小我都怀揣梦想,亟待实现。老师笔下的人物风景更加轻松,画眼中所见,画心中所想,直抒胸臆,迸发出时代的力量。1980年,老师研究生卒业,留校任教,专攻东方美术史的教学。时隔不久,又留学日本,在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此和日本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二十年间,老师赓续来回于中日之间,一方面继承中间美术学院的教学事业,另一方面也在日本继承创作,研究小我创作的诸多可能性。又因创作和学术的寻找,在欧洲、美国、亚洲、北非等游历甚多,对东西方美术脉络也更为认识。学习是个双向的过程,对大师的跟随或者背弃都是学习的真实含义,从老师的艺术生涯来看,对西方了解的深入反而促使他一步步回到了传统,回到了水墨画的笔意和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中来。


    老师此次展览重要展出的是2010年以后的作品,老师几十年的绘画心得和对祖国的深切爱意融汇成一幅幅精彩的作品呈如今大家面前目今,着实令人感动。老师这批绘画面貌以青绿山水为主,得何海霞老师笔意尤多,笔力雄健,气象万千。2010年以后,邓惠伯老师游历祖国各地写生,师法天然,打破在日本形成的作品写法,重修小我风格,这点尤为难得。齐白石颓龄变法始功成。老师创作这批作品已是七十多岁高龄,尚能如此转变,实在是我等小辈的模范。


    邓惠伯老师其人,豁达开朗,一派灵活,首先是一位文人,亦是一位极好的画家。老师文化底蕴深厚,他的绘画不拘泥于门派、画法,只要能为我所用,皆勇敢拿来。和传统的文人画不同,老师的绘画总是激荡着昂扬之气,在对笔法、点画、意趣、精神周全把握的基础上,文字从天然中脱化,为文人画带入了新的气息。老师2012年创作的《仁者乐在山水间》高山仰止,云雾蒸腾,飞瀑流泻,草木繁茂,虽是传统的山水画题材,却自成一派景象。老师不受传统山水画法则的限制,文字简淡,虚实相间,构成了一组难以在实际中存在的空间关系。老师对传统绘画精神的把握得之于其厚重的人文素养,小我心血凝结为美妙的艺术作品,以情势追气韵,化学养为气象,观照天然,水墨淋漓,自成一格。自宋代以来,山水画从来都是画家自我心灵的抒写,天然只是提供了摹写的对象,艺术家心灵的主体地位最是弥足宝贵。《山家盛景何处有 白云涌出几点红》仿若瑶池,山川鹄立,云气穿越,老师落笔之处,虚实转变油然而生,既得天然气象之雄阔,又不失小我感受,峰峦叠嶂,争相落入眼帘,其气质风韵自成一格,暗合老师热爱之意,实在弥足宝贵。


    老师善用色彩,在古代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又有发展,青绿、泼彩、浅绛天真运用,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蓝蓝的天空,悄悄的湖水,我的家,我的天国……》标题的诗意配合邓惠伯老师大青绿的写法令人印象十分深刻。这幅作品描写雄奇的高原景色,峰峦林立之下,藏族少女正驱赶牦牛徐徐前行,向美好生活进发。青灰、蔚蓝,紫红和绛色互相冲突又高度同一,画面的鲜艳并没有消磨掉作品的气韵风致,云蒸霞蔚中铸成祖国边疆盛景。中国古人以山水比德,老师的山水画映射出小我心性,以一种不择手段、敢为人先的气势创造出光显的小我面貌。老师融贯中西,在写山绘水的同时,小我的创造力流泻于纸面,处处都在呈现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内在修为。《澜沧江畔风光好,傣家山寨幸福多》以小青绿的面目出现,山峦、水波,平滩在画面中逐次睁开,使人如临其境。远处的山峰直入云霄,得北派斧劈之势,树林掩映中傣家庙宇若隐若现,令人心生憧憬。澜沧江水奔腾而去,卷起层层浪花。老师爱水,更爱画水,在如许一幅画面上既体现飞瀑,有体现江水,都如此精彩,实属少见。近处两个傣族少女背影婀娜,和山水融为一体。芭蕉树、灌木丛、小山石,老师处理地写实又轻松,寥寥几笔,生意尽出。


    邓惠伯老师此次举办从艺六十周年小我展览,作品几乎囊括了从艺以来的所有面貌,极为难得。作为门生,我朴拙庆贺老师画展圆满成功。老师的艺术,总是积极向上,大开大阖,融入了强烈的小我情感。每观老师作品,心中都天然升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正是老师作品的可贵之处。他与天然对话,在赓续审视传统的基础上,以独特的风格铸就永恒的艺术作品,我着实感动,也对老师更生敬意。


    (本文作者:中间美术学院研究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推荐会员
  • 曹瑞华
  • 姜亚君
  • 蒋冬至
  • 乔春起
  • 孙慧军
  • 杨航彪
  • 張來有
  • 刘红选
  • 李国森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9 永利402com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zgzyshj@163.com  地址:中国宋庄粮仓艺术区  电话:010-80519871   18611000669  网站备案:京ICP备15032913号-1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