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客居黄山已近二十载,初到黄山时,便特地登门拜访画家孙凤吉老师。那时老师还在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古玩字画店。孙老师待人接物十分儒雅,通体透发出江南文人的意气,令我这晚辈后生折服不已。经年去岁,和孙凤吉老师相处久了,更感觉此人可亲、可敬更可学。我和孙老师儿子同岁,故始终对老师恭敬有加,以长辈尊之。当然,老师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
近年来,很想为老师写篇文章,但总觉本身文笔粗劣,未通文理,不敢落笔。近日旧事重提,照旧决心要为老师写点什么,聊表对老师的仰慕之意。
孙凤吉老师祖籍江苏南京,成长于安徽当涂。少时命运多舛,刚解放时家庭便被划归五类之列。初中卒业,时逢十年浩劫,1968年便追随上山下乡的滔滔洪流,被下放到黄山太平农村(今黄山区),跟民间艺人学竹匠技艺。或因黄山这个富含文化底蕴的大环境所熏润,加之天生聪慧,以其用功的脚步和坚毅的决心,遍访名师,先后学会了徽州的竹雕、石雕和木雕技艺,通过顽强而不懈的努力,走过了一段艰苦自励的人生岁月,也为其在往后所走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自我生存的空间。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闭幕,一同上山下乡的伙伴均陆续招工返城。孙凤吉老师却因家庭成分题目,只身留在了太平,孤独无助,刁然一身。但命运沉重的枷锁,没有压服孙凤吉那颗顽强的心。他用平日所学的“徽州三雕”高超技艺,为本身赢得了生活和庄严。
1985年,因为孙凤吉老师工作用功、技艺超群且体现凸起,有机会跨进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大门,得到浩繁海派艺术大家的亲自点化,受益匪浅,也令其在艺术的道路上有了质的飞跃。
在老师曩昔的近六十年里,揽黄岳松云,悟达摩之道,以松石为友,拜黄山为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广纳博取,终成正果。老师笔下素材涉猎广泛,或松石飞瀑、或花鸟小景,尤其以画猴见长。1986年,闻名国画大师黄胄老师到黄山,看到孙凤吉老师的猴画,笑曰:“我画毛驴你画猴,各占一个山头,但你们黄山无毛驴可画,画猴是个好主意”。
老师很用功,也很刻苦。多年来,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而笔耕不辍。因为身处黄山这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他经常自带干粮,游历于黄山诸峰之间,徘徊在名山秀水之地。走乡野,宿农家,集天然多姿形态于笔端,泼真情实感于纸上。一幅幅赋含天然造化的中国画作品在老师的笔下跃然而出,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及浩繁朋侪所购藏。
人生即是艺术,艺术亦是人生。老师虽年近古稀,在艺术的道路上却也正值“风华正茂”之年。我们有理由信赖,孙凤吉老师经过和黄山近六十载的“亲密接触”,必将会假借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更多更好的黄山胜迹、风貌,以诚挚情感绘就其雄厚多彩的艺术人生。
本文作者: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总编
田丽,字文君,号兰奇,斋号紫云,1966年出生,祖籍河南平顶山,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协会员、清......